项目以长江上游岷江流域为主要研究基地,开展了森林植被对流域水文过程影响及其调控机理研究,建立不同尺度生态学过程和水文学过程的整合机制及推绎模型,分析森林植被时空变化对流域径流量的长期影响,以及对森林水源涵养在不同时空尺度上的影响程度,森林植被生态学过程与水文学过程的尺度转换技术。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流域植被、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格局变化规律,流域降水、水文过程的时空模拟方法;流域大尺度分布式生态水文模型构建与大尺度蒸散的模拟方法;利用动态的、基于物候变化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定量反映植被结构、格局和功能的时空变化,在景观尺度上提出了植被生态学过程和水文过程的耦合方法;发展了多源生态水文模型的框架,基于SWAT建立SWAT-Minjiang和基于IBIS模型的动态植被-水文模型(IBIS-Minjiang),模拟了气候变化、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森林植被和水文响应过程等等。 项目首次在大流域尺度实现森林植被生态-水文过程的耦合,揭示了森林植被格局-生态水文过程动态变化机制及其尺度效应,发展了森林生态水文多尺度观测与跨尺度模拟的理论与方法,推动了多尺度空间生态水文学的发展,提高了流域生态水文学过程及其变化机制的非线性和复杂性的科学认识,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决策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成果发表了论文97篇,其中SCI论文28篇,专著、图集及章节4部,技术发明专利2项。项目成果被《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的总论卷、战略卷和森林问题卷等采纳和引用;被孙鸿烈院士主编的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生态系统研究》中关于森林生态系统部分采纳;被中国工程院编写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报告集第七卷“中国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中第一篇“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研究综合报告”和第五篇“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引用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