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力量奖
国际林产品贸易中的碳转移计量与监测研究
时间:2023-03-17 来源: 文字: 图片: 编辑:kxyj 点击:
主要完成人员:陈幸良 陈 勇 吴水荣 于天飞 何友均 杨红强 原磊磊 林子清 宿海颖 林昆仑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南京林业大学经管院
项目起止时间:2002-2014年
获  奖  情  况 :2016年第七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我国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增加森林面积蓄积,成为全球森林增长最快的国家,同时,我国已成为世界林产品贸易大国,木质林产品固碳潜力巨大,不仅可以为国家碳减排提供缓冲区,也可以在民众的生活中提倡环保理念,高效利用木材,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项目紧密围绕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中的碳转移计量与监测,跟踪国际气候谈判最新进展,首次优选出国际林产品贸易中碳计量与监测的方法,并用优选的办法(储量变化法)计算出我国2013年在用木质林产品的年度储碳量约为53731254吨,为支撑我国的气候变化谈判提供了重要依据。项目在国内率先开展林产品贸易中碳转移路径监测。跟踪监测了深圳、上海、哈尔滨等进出口贸易口岸原木、锯材、胶合板等木质林产品运输、加工、销售和管理过程中的碳转移路径,为探索林产品流动监测方法提供了范例。首次研建了林产品贸易中碳转移计量与核查的技术规范及监测评价标准体系。建立了首个国内林产品贸易中碳计量的监测框架,提出了国际林产品贸易的碳转移计量与核查的技术规范及监测评价标准体系运用该标准体系,监测了深圳、上海、哈尔滨等出口贸易口岸原木、锯材、胶合板等木质林产品运输、加工、销售和管理过程中的碳排放,在解决碳排放责任主体、调整边境碳关税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项目着重开展:(1)研析了国际林产品贸易中的碳权的国际转移机理。紧跟国际前沿,归纳碳转移的主要路径,在国际林产品贸易中将隐含碳、土地机会成本等因素与林产品贸易有效对接。优选出最适宜的理论方法学。(2)研建了林产品贸易中碳计量的主要监测框架。提出了国际林产品贸易的碳转移计量与核查的技术规范及其监测评价标准体系。开展了林产品贸易影响评估。试点监测了林产品碳转移的路径。(3)提供了大量翔实的林产品国际贸易碳转移计量的数据,为我方参与气候变化谈判提供了基础支持。林产品固碳成为我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又一亮点,同时也为应对国外碳贸易壁垒提供有力依据。(4)在国内率先开展林产品碳转移路径及计量监测。为我国林产品国际贸易管理和调控提供重要依据,以适应林产品贸易的运营管理和预警需要。

项目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篇,出版专著《国际林产品贸易中的碳转移计量与监测研究》。编制了《木质林产品碳计量核算技术导则》行业标准,指导相关单位科学合理地计量与监测深圳、上海、哈尔滨等出口贸易口岸原木、锯材、胶合板等木质林产品运输、加工、销售和管理过程中的碳排放,对制定实施林产品跨境交易边境碳关税调整措施提供依据,对我国林产品贸易安全、木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气候谈判林业议题提供技术支撑,对提高我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