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力量奖
人工林多功能经营技术体系
时间:2023-03-17 来源: 文字: 图片: 编辑:kxyj 点击:
主要完成人员:陆元昌 刘宪钊 雷相东 蔡道雄 王 宏 谢阳生 国 红 贾宏炎 张文辉 洪玲霞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项目起止时间:2006-2016年
获  奖  情  况 :2016年第七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人工林多功能经营技术体系属于森林经理学科领域的一个以应用研究为主又具有技术开发和经营生态学基础研究特征的科技成果。

本项目吸收国际上先进的多功能林业思想和近自然林业理论及方法,结合中国的实际,基于森林经理学中经营规划和作业计划的整体性和可操作性技术优势,形成了中国人工林多功能经营的技术体系。

主要技术关键包括:1.人工林多功能经营的理论和原则:速生高产性原则、维护地力原则、混交性原则、长期性原则、利用个体差异原则、保护性原则,这六项原则具有相互依赖和层级控制关系,对前一项目标的追求以满足后一项要求为前提。2.人工林多功能经营设计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群落生境、森林发育阶段、主林层结构类型、树种的经营学分类、林木个体分类五个方面。3.经营计划与作业设计技术:总结归纳了森林经营的各类计划和设计任务,提出规范性森林经营计划与设计任务的技术子系统。4.森林作业法技术体系7类。5.抚育经营的作业措施规范。这个作业措施技术子系统的目标是实现林分作业措施的体系整合与规范,形成科学完备的措施技术体系。6.典型案例与示范:提出了桉树、马尾松、杉木、相思等我国15种主要人工林的发展类型设计。在全国15个森林经营样板基地建立了10大类、84种典型多功能经营示范林。目前在湖南省冰雪受害的森林恢复项目中建立了8个经营类型下20个不同发展类型共计4.9万公顷的模式森林。

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截止2016年5月该推广实施面积达4.9万hm2,新增森林蓄积量176万m³,新增主要经营树种40余个,为项目区创造就业机会462万个工日,增加劳务收入4.619亿元,新增产量888.14万m³,显著提高了项目区的森林生态环境质量,有效引导林农从传统造林观念向追求森林多功能、多效益的近自然森林经营理念转变,促进了全省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