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林特产领域的经济林及产品加工利用。针对茶油加工产业的现状和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从原料采后处理、制油方式、精炼投入物控制、饼粕和茶油贮藏及茶油质量安全状况分析等方面开展了茶油加工全过程危害点分析和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确定了有机茶油加工质量关键控制点和控制技术体系;建立有机茶油原料生产基地和示范生产线,开展加工企业有机化管理技术体系和模式示范,以此推动茶油加工产业整体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
(1)油茶果采收及采后处理
通过定点分时采样和同批油茶籽不同处理对比试验,揭示了原料采收时间、采后处理方式对茶油品质及质量安全的影响规律,确定了浙江及相似气候区油茶果适宜的采收期和采后处理技术措施——十月末采收、采后及时脱粒烘干处理。并在4家企业生产应用,为优质茶油加工提供了原料品质控制和生产技术。
(2)加工方式对茶油品质及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通过产地和企业取样调研和不同的试验设计,研究了加工方式(油茶籽脱壳/不脱壳、热榨/冷榨、压榨/浸出等)和加工过程对茶油品质及苯并芘、黄曲霉毒素、重金属等质量安全指标的影响,评估了不同处理方式和加工工艺茶油营养成分保留效的优劣及质量安全风险,确定了加工过程中的采收、采后处理、制油方式、精炼过程、加工贮藏条件、投入品等环节中的11个关键危害因子,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为改变小型加工企业管理不规范,质量风险大的状况提供了有效的质量管理模式。
(3)有机茶油生产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及应用示范
根据目前茶油加工企业规模小,质量安全管理不规范的特点,建立了适合于小型茶油加工企业的生产全过程的有机食品及HACCP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生产技术规程、管理制度及关键性技术标准的制定及体系,并在相关企业运行示范,在4家企业建立了有机茶油质量管理体系并应用于生产管理。
(4)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
本成果技术在浙江省3家企业进行试验示范,在2家企业进行了推广应用,支撑建立有机基地4000亩,年产有机茶油405吨。在江西省建立了有机油茶基地2748.67公顷,茶油2520吨。近三年销售收入17153.41万元,利润3189.81万元,税收440.03万元。成果推广效益772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