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因具有生长快,效益好,可持续经营等特点,一直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项目针对以往我国竹林培育多聚焦在毛竹等散生型竹种,而对众多丛生竹资源(约200余种)没有有效开发的现实状况,围绕竹浆造纸原料林基地建设缺乏耐寒、高产竹种,及如何提升笋用丛生竹经营效益等难题,开展了联合攻关研究。
(1)创建了国内第一个以耐寒竹种选育为目标的丛生竹种质资源库。选择我国丛生竹分布北缘区的浙江省,在全面清查省内种质资源的基础上,结合苍南县九龙湾的竹子主题公园建设,从南方各省引进、筛选并保存耐寒丛生竹种(变种、变型)63个,为丛生竹的耐寒性评价和优良经济竹种的抗逆选育奠定了基础。(2)选育了适宜用作制浆造纸和竹板材原料的丛生竹良种。聚焦工业化用竹,选育了产量和耐寒性高,纤维佳,适于作为造纸原料;及竹壁厚,单位面积产量高于现主栽品种—毛竹2倍,能替代作为竹板材原料的丛生竹良种----大木竹贡后种源,为南方大面积竹浆原料林基地建设,提供了切实有效的良种保障。(3)研发了多项针对笋用丛生竹的高效经营技术。选育笋味佳,商品价值高的绿竹,系统研究并提出了以散生状培育、短周期更新、促进早期发笋和设施栽培等为创新内容的笋用丛生竹培育技术体系,填补了国内空白。(4)技术的示范推广,增产增效作用显著。绿竹高效经营技术已在浙江温州及重庆先后建立试验示范林9400亩,辐射推广3.4万亩,近三年累计新增经济效益2.67亿元。成为继覆盖雷竹林后,又一个大面积突破“亩产万元”的经营竹种,为竹区群众找到了一条通过竹林培育,致富奔小康的路径。生动诠释了习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