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力量奖
桉树工业原料林良种创制及高效培育技术
时间:2023-03-20 来源: 文字: 图片: 编辑:kxyj 点击:
主要完成人员:谢耀坚 项东云 陈少雄 苏 勇 徐建民 郭洪英 罗建中 洪长福 彭仕尧 彭 彦 李天会 陈健波 杜阿朋 李光友 吴志华
主要完成单位: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东门林场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省林产工业设计研究院) 漳州市速生丰产林基地管理中心 中林集团雷州林业局有限公司
项目起止时间:1996-2016年
获  奖  情  况 :2018年第九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本成果属于林木遗传改良和森林培育领域应用技术研究。主要应用了《树木遗传学》、《树木育种学》、《造林学》、《森林生态学》、《森林培育学》、《森林经理学》和《木材学》等学科理论及方法。项目针对中国桉树人工林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品种老旧、繁殖技术落后和栽培技术粗放等主要问题,紧紧围绕如何提升桉树人工林木材产量和综合效益等核心问题,重点开展了多利用方向桉树品种创制、桉树良种快繁技术和桉树生态经营的定向培育技术等方面的深入研究。

经7家单位历时20多年的联合深入研究,协作组在桉树良种创制、良种快繁和定向培育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1)建立桉树可持续良种创制技术体系。本着适地适树和速生丰产的原则,20多年来,经引进、测定和筛选,在我国建立含105个桉树种、612个种源、4837个家系的第1代、第2代的桉树种质资源库;进行桉树“有性改良,无性利用”,应用高效定向杂交育种、无性系育种等技术,获得杂交子代2232个,经过子代测定和中试,选育创制高产优质桉树新品种70个,其中国家新品种权9个、国家及省级林木良种34个,平均材积较对照提高20%以上,覆盖了全国90%的桉树主产区,使良种应用率达90%以上。(2)建立了桉树制种和无性繁殖技术体系。通过化学和修枝矮化及促花、花粉冷藏及解冻和一步授粉技术,建立了桉树矮化育种技术体系,降低制种成本70%,制种周期由5-7年缩短至1.5-3年;创立了茎段基部微创促根技术,使桉树组培生根率达98.5%,移栽成活率达95%,育苗周期缩短1/3,大幅促进我国桉树良种的无性系化,使我国桉树生产中组培苗应用率达90%以上。(3)集成创新了桉树轻型基质环保育苗技术体系,开发的以有机基质加工、可降解育苗容器和平衡根系为核心的成套技术,使得桉树苗木根系增加30.3%,出圃率提高10.1%,造林成活率提高10%;该技术中以农林废弃物为原料的轻型有机基质应用可替代泥炭土不但减少对湿地环境的破坏,还能使育苗综合成本降低28.7%。(4)基于可持续经营原则,依据纸浆材、胶合板材和实木材培育目标及相应培育周期的长短,从立地选择、造林模式、密度管理、养分管理和采伐期确定等各环节对桉树培育模式进行优化,优化后的生态经营培育模式较传统经营方式单位面积产量提升3倍,经济收益提高2.5倍,并显著提高了桉树人工林的生态效益。

项目获鉴(认)定成果18项;获专利12项;制订行业标准2项、地方标准7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261篇(SCI收录36篇)。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级二等奖3项,省部级三等奖2项,梁希二等奖3项,省级农业推广二等奖1项,省级农业推广三等奖1项。培养硕士及以上人才超过80人,并为各省区林场、公司培训人数超过3000人次。

本项目成果已在我国南方10个省区大规模推广应用,繁殖苗木近122亿株,良种使用率从15%提高到90%,培育技术辐射造林面积达350万公顷,累计新增产值574.05亿元以上,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