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力量奖
柚木良种选育与高效繁殖技术
时间:2023-03-29 来源: 文字: 图片: 编辑:kxyj 点击:
主要完成人员:梁坤南 黄桂华 周再知 张荣贵 曾炳山 李运兴 裘珍飞 马华明 李凯夫 彭 彦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林业科学研究所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国家林业局桉树开发研究中心 华南农业大学
项目起止时间:1996-2017年
获  奖  情  况 :2018年第九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本项目属于林木育种、种苗学技术领域。

针对我国存在柚木良种严重短缺和有效繁殖手段严重缺失的问题,自“九五”以来,通过承担近20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开展了柚木良种选育与高效繁殖技术的研究,通过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多点营建种源/家系/无性系试验,选出了一批优良种源/家系/无性系。在良种选择的基础上,创新性开展以无性系组培快繁与壮苗培育、采穗圃营建与嫩枝扦插等无性繁殖为核心的、种子园营建与实生苗定向培育等有性繁育为辅的高效繁殖技术研究,突破良种组培与快繁的关键技术。研究历时21年,在有性选育和无性快繁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和阶段性研究成果。

1.创制了一套针对我国柚木遗传基础狭窄,从引进种子、种子园采种、优树选择与采条采种、组培快繁到多地营建柚木嫁接种子园、家系试验林、无性系区域测定林等形式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评价的技术体系。新收集和保存了种源/家系/优树956份,以不同形式,在6省区新建柚木育种群体415.5hm2,建立了以生长、适应性、抗性等为主要指标的评价技术体系;揭示了柚木种质资源遗传变异规律和亲缘关系,摸清了国内优良次生种源的地理来源;研制了柚木无性系DNA指纹图谱,为无性系鉴定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提供了技术保障。

2.创制了一套针对柚木良种严重短缺,从适应性、生长、形质和材性综合选择种源/家系到苗期耐寒性、光合、生理特征与养分利用,结合大田的生长与耐寒性多目标综合选择无性系的良种选育评价技术体系。多目标综合选出了1个速生材质优良的国外种源、6个国内次生种源和7个优良家系,平均单株材积比对照或总体平均提高25%以上;苗期与大田结合选出了速生无性系7个,其中较耐寒无性系3个,N素和P素高效利用的营养基因型各1个;5个种源获省级良种认定,1个无性系“热林7029”通过国家林木品种审定。

3.针对柚木有性繁殖有效手段缺少,从种子园提早结实到种子催芽、育苗密度与基质、施肥,创制出基于需要培育截干苗、小棒槌苗、营养袋苗和轻基质网袋苗等不同类型苗木的定向壮苗培育技术。采取创新的催芽和施肥,黑暗条件下最佳赤霉素处理播种14天后发芽率分别比对照和石灰浆处理的高出33.6%和51.3%;添加沸石的地径生长比对照提高了68.7%。研制出截干苗、小棒槌苗最佳育苗密度和基质,截干苗、营养袋苗最佳施肥配比。

4.针对柚木无性繁殖有效手段缺少,从创新区段增殖和瓶苗无根移植的组培繁殖到无性系采穗圃营建与嫩枝扦插繁殖,创制出一套成熟的组培快繁与嫩枝扦插繁殖的工厂化育苗技术体系。创新性组培,降低组培苗成本30%以上,延长了移植季节,提高了产量;构建了采穗圃营建技术体系,萌芽嫩枝扦插成活率达85%以上。

5.针对无性系壮苗与快速育苗的问题,从容器种类、基质来源与配方、施肥配比、菌根利用到各项措施集成创制出一套适宜工厂化无性系生产的轻基质穴盘快速育苗技术。创新性提出Ca是无性系壮苗培育主要营养因子,发现接种菌根与喷施多效唑的协同效应有效提高苗木耐寒性;研制了不同基质来源的最佳轻基质配方4个和施肥配方1个;轻基质穴盘育苗,成本低,效率高。

项目成果在云南、广西、贵州、广东、海南、福建等柚木适生气候栽培区大规模推广应用,辐射推广面积1.02万hm2;无性系组培瓶苗走出国门到柬埔寨、菲律宾等国家。推广良种经济效益显著,结构用材和装饰性能俱优的3071种源27年生单株材积比对照种源提高了123.18%,优良家系8003的28年生单株材积比总体平均值提高32.09%,“热林7029”柚木在3省生长均排前三位,适应性强。

项目获国家林业局认定成果5项、国家审定林木良种1个、省级认定优良种源5个、国家发明专利3项;制订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各1项;发表论文62篇;培养博士、硕士9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