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力量奖
长三角沿海防护林体系构建与功能提升关键技术
时间:2023-03-29 来源: 文字: 图片: 编辑:kxyj 点击:
主要完成人员:虞木奎 吴统贵 王宗星 成向荣 王小明 张建锋 潘士华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浙江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 上海市林业总站 江苏省东台市林业中心 浙江省嘉兴市林特技术推广总站 浙江省台州市林业技术推广总站 浙江省慈溪市林特技术推广中心 浙江省象山县林特技术推广中心 浙江省温岭市林业技术推广站
项目起止时间:2007-2017年
获  奖  情  况 :2018年第九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成果属于森林生态学技术领域。泥质海岸是我国三大海岸类型之一,占全国海岸一半以上,该区大多是沿海平原的延伸,地势平坦,围垦开发利用强度大,是沿海经济特别是大湾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项目针对我国亚热带泥质海岸防护林空间布局不合理、结构简单、特困立地造林成活率低、生态防护功能低下等突出问题,在国家科技支撑、国家基金、“948”等8个项目课题的支持下,系统开展了海岸防护林体系空间格局优化、防护林体系构建和结构调控,特困立地造林以及防护效益监测与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与示范推广。取得了以下重要创新成果:

1.创新了基于防护功能提升的空间格局优化技术及方案。系统研究了致灾因子和受灾因子的关系,探明了台风灾害的主要影响因子,划分了东南沿海不同区域台风灾害的风险等级,综合运用RS、GIS空间分析和多目标逐步宽容约束模型等方法,提出了空间格局优化技术及方案,通过增加防护林面积总量和调整针阔比例、优化林带结构等措施,优化后防护林整体效益提升了11.6%。

2.研创了亚热带泥质海岸防护林体系构建技术。系统研究了风、水、盐、潮动态变化规律和现有植被特点,通过室内模拟和野外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亚热带泥质海涂植被群落演替规律和驱动机制,探明了主要树种的抗风、耐水、耐盐机理,提出了构建林草复合型消浪植被带关键技术,突破了亚热带泥质海涂非红树林分布区消浪林的建设技术难题;构建了滩涂消浪林、淤泥重盐风口区防护林、多树种基干林带、农田林网、城乡景观防护林等亚热带泥质海岸防护林营建技术体系,完善了纵深防护林体系优化配置技术,防护效益提高了18.24-35.27%。

3.创制了防护林群落结构优化技术。系统研究了主要及伴生树种生理生态学、形态及解剖学、生物力学特性,筛选了区域防护林适宜的树种组合及其配置模式,量化了防护林带三维结构特征,提出了最佳的结构参数—冠层指数,阐明了防护林群落结构与防风功能的关系,创制了多树种优化配置、伴生树种引入、复层异龄林构建、林下植被保育和修枝间伐等配套的泥质海岸防护林群落结构调控技术,提出了冠层优化、地力提升、景观美化等3类多功能优化模式,防护功能提高20%以上。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