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生物标本和资源标准规范研制。项目制定了57项与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调查、生物标本采集、整理、整合及共享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这些标准规范在相关保护区中得到广泛应用。
自然保护区生物标本资源整理整合。开展自然保护区动物标本和植物标本的整理整合,包括对已有生物标本的整理和对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区不同类群及重要科学价值标本的采集整理。
自然保护区生物标本资源的信息化表达技术。建立了自然保护区生物标本资源信息化表达技术体系,并研发了“自然保护区生物标本和资源共享系统”、“标本数字化录入系统”、“生物标本数据格式转换系统”和“生物标本数据检查系统”等信息化系统。
代表性民族医药植物标本整理和关键性信息采集技术。重点对保护区民族医药和传统利用资源生物标本进行采集、整理、整合,并采用化学指纹图谱技术(HPLC、GC、IR等)和基因指纹图谱技术(RAPD、AFLP,SSR等),建立了化学指纹图谱库/基因图谱库和医药植物信息(功效)-标本-实物-指纹的一体化和共享体系。
自然保护区相关数据库建设。为了进一步挖掘生物标本和相关资源信息,项目建立了自然保护区物种数据库、保护区地理信息数据库、保护区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照片数据库、自然保护区文献资料数据库等。
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和服务。建立了共享平台(www.papc.cn),平台汇集了自然保护区生物标本资源、标准规范、多个专题数据库等方面的信息,提供综合生物标本信息汇集、查询、交换、标本鉴定等功能。
建立的自然保护区生物标本和资源调查的技术标准规范,在多个自然保护区中推广应用,为相关保护区的晋升、功能区调整、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等方面提供了支撑。建立的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共享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了丰富的科普宣教资料。共享平台为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相关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实物标本和资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