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力量奖
珠三角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效应及机制的研究
时间:2023-03-29 来源: 文字: 图片: 编辑:kxyj 点击:
主要完成人员:陈步峰 肖以华 裴男才 潘勇军 尹光天 粟 娟 佟富春 史 欣 王 成 吴统贵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
项目起止时间:2003-2018年
获  奖  情  况 :2019年第十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本项目属生态学、森林生态学及生态系统生态学、环境生态学领域。主要内容:

1.广东珠江三角洲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及系统研究珠三角常绿阔叶林次生林、针阔叶混交林及恢复林生态系统的森林植被、土壤、水分、气象及环境的长期定位监测、数据积累及功能规律研究,解析城市森林应对全球变化、人类活动影响在维持机制及多层次、多尺度的生态效应。

2.珠三角典型森林群落结构功能、种群器官化学、NPP及碳汇等功能的多尺度对比研究广州、中山、佛山城郊尺度上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林在种群组成结构、器官化学及生态功能的对比实验研究,多类森林的种群及群落、生态系统BM、NPP及碳汇的试验观测研究;揭示城市森林的种群配置、结构功能、化学计量、生物积累碳汇等生态学机制与关系的空间效应。

3.珠三角森林土壤CO2flux及PAHs、重金属、C、N、S吸附载荷效应的时空研究城郊尺度森林土壤PAHs、Org-C、N、S、Pb、Cr、Cd、Ze、Ni、Cu等的质量载荷及密度时空特征、水平尺度上的差异规律、与农用地土壤重金属负荷对比研究、缓解污染评价;引进森林土壤CO2flux测定系统LI8100&8150、实现了多森林类型土壤、凋落物呼吸及影响效应的对比试验;解析森林土壤吸附、呼吸特征机制及其影响效应等。

4.珠三角森林生态系统应对多雨、暴雨或大暴雨的生态水文学机制及效应的研究依据小集水区配对、定位对比试验、开展多森林类型降雨、林内雨、地表流、渗透水及总径流通量、地球化学过程;尤是暴雨、大暴雨或持续性大暴雨的生态水文机制、界面层影响以及表征出的生物地球化学储滤机制尤是暴雨PAHs等污染物的储滤机制的创新研究。

5.城市森林景观构建技术及对空气颗粒物、NOx、SO2及舒适环境的影响研究创意于区域空间森林斑块、林内外、冠层上下多尺度,对比研究森林板块、结构体对空气PM2.5、NOx、SO2浓度的消减机制及空气离子效应、环境舒适的空间规律;注重冠层消减颗粒物机制、改善酸雨等效应的深度研究;时空替换法集成研究城市森林景观构建技术。

应用推广和效益情况:(1)为国家林草局提供“广东(2007、2013)、广西(2007)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估算结果”;“珠三角森林生态站7年数据”。(2)为广州市林业与园林局提供“广州市陆地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估算”(4次)、“广州市森林生态系统效益监测、分析与研究成果报告”(9次)。(3)提供佛山顺德区“顺德区青山工程-生态效应成果报告”。(4)提供广州市白云区林业局网服“帽峰山林区日环境监测评估报告(2003-2007年)”,成果应用推广效益极其显著。(5)发表学术论文61篇、累计影响因子75.546(其中SCI论文8篇、累计影响因子19.172);中文论文被引735次、总下载15817次;国家林业局认定成果2项、研发标准2部、培养硕士14名。相比国内外同类研究、该研究成果具有显著的创新性、领先性。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