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细桉‘TH9113-1’
成果简介:
开展了尾叶桉´细叶桉杂种(简称尾细桉)无性系的选育研究,通过亲本选择、种间控制授粉、杂种比较试验、无性系比较试验和中间试验。选育过程:1990年9月对母本尾叶桉(UX-30)与父本细叶桉(T4305)进行控制授粉,1991年4月收获杂种种子,命名为‘TH9113’;1991年10月连同其他18个杂种、4个母本自由授粉子代和1个尾叶桉优良种源(对照)一起播种育苗,1992年5月在广东省新会市大泽镇建立试验林,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设计,15株/区、3次/区的重复,株行距2m´3m,常规营林措施。1996年7月观测树高和胸径并进行优良杂种和单株选择。19个杂种中,‘TH9113’平均树高名列第6、平均胸径第1、平均单株材积第1(0.0706m3/株),年蓄积量达109.80m3/hm2,是对照的183.98%。并从其中选出优良单株‘TH9113-1’,其树高18.0 m、胸径17.2cm、单株材积0.1775m3,为对照平均单株材积的429.78%。此无性系幼态叶2或3对,对生,圆形至披针形,有柄;成熟叶披针形;树干通直圆满,树皮光滑成条状或块状脱落;9月左右开花,雌雄同花,伞形花序、腋生,具花5~10朵。
其组培苗早期主要用于扦插圃营建、培育扦插苗造林,近年直接用组培苗进行丰产林营造。目前尾细桉‘TH9113-1’已是华南地区桉树人工林营建的主要无性系之一。
研究成果尾细桉‘TH9113-1’于2011年5月通过省级林木良种审定。
市场前景:
尾细桉‘TH9113-1’杂种无性系适合在粤中、粤东、福建南部及贵州西南地区的低山、丘陵地区进行转化与推广示范,适于浅海沉积砂质壤土、玄武岩发育的砖红壤、赤红壤和山地黄红壤等多种立地类型。其速生性好,适应性强,出材率高,抗风性较好,易组培繁殖,适于华南地区普遍推广,尤其是沿海一带。比如,该无性系34月生时保存率96.81%、蓄积量达到27.91m3/hm2,保存率高于生产上广泛使用的无性系DH32-29和广林-9,而蓄积量相同。
栽培技术要点:在低山、丘陵地区先清山除杂,然后沿等高线开带挖穴,穴规格50 cm´ 50cm´40cm,株行距2m´3m,每穴施复合肥500g作基肥,当年除草抚育一次,追施复合肥200g,第2、3年再除草抚育一次,追施复合肥500g。该无性系在一般台风情况下较为抗风,但在强台风频发地区慎用。
联系方式:
通讯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通讯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广汕一路682号
联系人:甘四明
联系电话:020 8703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