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分析了国际科技创新竞争态势和国内外发展形势,深刻阐述了加强基础研究的重大意义、紧迫性、发展思想和未来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基础研究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作为一名林草科技工作者,学习总书记讲话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更加深刻认识到肩负的使命与责任。
一是精准发力,补齐短板,筑牢林草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实验室体系,布局建设基础学科研究中心;要打好科技仪器设备、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争取早日实现用我国自主的研究平台、仪器设备来解决重大基础研究问题。林草由于自身周期长等特点,其科学研究相对滞后,特别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导致一些关键技术仍在卡脖子,迫切需要科学布局建设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综合试验场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打造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基础研究平台,加强国家和行业重大基础科学问题的研究,加快卡脖子技术的攻关,加速高质量科技成果产出,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筑牢林草科技自立自强的根基。
二是遵循规律,创新机制,培育新时代林草基础科研优秀人才。习总书记指出“加强基础研究,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特别强调,要打造体系化、高层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平台,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担重任,不断壮大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和一流创新团队。林草科研更要遵循规律,科学把握基础研究耗时长、风险高、难度大等特点,创新和完善科研人才评价体系,给予科研人员长期稳定的支持,让他们不怕试错、不怕坐冷板凳,才有可能产生重大突破性成果;注重林草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体整体推进,依托承担国家和行业重大科技任务,从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发展中梳理凝练基础科学问题,鼓励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挂帅、挑梁,培养林草基础研究高水平科学家和具有全球视野的战略科学家;加强基础学科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切实实施,以几代科技工作者接续奋斗铸就的“两弹一星”精神、西迁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科学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等为指引,塑造永葆中国本色和活力的创新生态,大力弘扬追求真理、永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强化打造国家林草战略科技力量,接续培养高水平人才梯队,源源不断地造就基础研究后备力量。
三是合作开放,融通发展,处理好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习总书记强调,人类要破解共同发展难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国家、民族最大的生存资本,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关系生存安全、淡水安全、国土安全、物种安全、气候安全和国家外交大局。我国林草科研起步较晚,特别是基础研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提升我国林草科学研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努力增进国际科技界开放、信任、合作,前瞻谋划和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以更多重大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并有效维护我国的科技安全利益。如围绕实现“碳中和”目标,充分利用国家林业实验场覆盖气候区、植被带等方面的代表性优势,组建全球性林草系统试验研究网络,为世界范围内的林草科学研究和政府决策提供一手数据支持。同时,开展跨越国界的科学研究,牵头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针对气候变化、环境治理等关乎全球性问题协同攻关,持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在林草领域树立我国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勇担重任的标杆和旗帜。林草科研要进一步打破学科边界,注重多学科融合交叉,善于结合别的领域先进技术、仪器设备和研究方法,通过加强基础研究形成创新势能,助推应用研究。林草业本质上是应用型学科,要善于发现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善于利用其他学科技术与林草业需求结合,鼓励跨界协同作战,不断寻找林草科技创新的重要突破口。
新的时代新的征程已经开启,林草科研人员要肩负起时代责任,牢固树立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和信心,始终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胸怀“国之大者”,厚植家国情怀和事业情怀于实际科研工作,不断思考和学习,摒弃浮躁之气,放下功利之心,风物长宜放眼量,专注于科研目标,牢记“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使命,在我国林草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不断奋楫前行、踔厉创新,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才智。(文:丁昌俊/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