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科技帮扶为县域林业发展添动力
时间:2019-01-18 来源: 文字: 图片: 编辑: 点击:

  中国绿色时报2019年01月03日讯 作者:张玉娇  科技支撑是林业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的生命力,也是其产业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必然选择。但由于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企业延续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技术含量低,缺乏创新人才,关键生产技术瓶颈不能突破,阻碍企业进步、产业发展。长期以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牵线搭桥”,为贵州荔波、独山,广西龙胜、罗城4个定点帮扶县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业经济强省以及林业科研院校等建立长期的结对帮扶关系。2018年12月29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北京召开科技结对扶贫工作对接会议,为4个定点县提供人才、技术服务交流平台,加快县域林业产业发展。


    目前,荔波县已落实铁皮石斛仿野生种植方案,计划2019年种植3万亩石斛,重点发展鼓槌石斛、铁皮石斛。为此,荔波县专门成立领导小组,主要与贵州省扶贫办、贵州省林业局对接招投项目;组建科研工作团队,邀请自治区专家前往荔波考察,指导全县铁皮石斛种植地、病虫害防治等技术问题;对全县农民种植铁皮石斛的项目区进行全面考察,目前选定4-5处,并借鉴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政府与群众合力提供资金、技术等,进行集中管理、集中种植、集中收购、集中销售。落实项目资金,总结项目模式并推广,由荔波县做担保,借助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资金成立合作社,贫困户每户贷款5万元,一般群众每户贷款10万元,组建项目区,林业部门对其贴息补偿,政府负责种植管理与回收。通过前期示范,带动群众主动发展产业。银行资金撬动与市场经济模式把扶贫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让贫困户通过自己的劳动脱贫致富。


    此外,荔波还大力发展百香果、杨梅等产业,同样邀请专家现场考察、现场指导。荔波拥有自然条件优势,有1万亩40年左右的野生梅园,群众种植也有一定的基础。


    下一步,荔波还将坚持科技先行,加大科研攻关力度,挖掘研究项目,培育适宜当地环境、拥有本地特色的品种,并与中国林学会合作,加快组建创新团队。


    近年来,独山县围绕“百姓富,生态美”目标,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积极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林业特色产业,以科技为引导,通过实施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制、新机具的林业发展扶贫模式,为林农创收开辟了新路径,进一步落实全县林业精准脱贫工作,为脱贫攻坚注入新的动力。


    独山县采取“政策优先,互利互惠”的运行方式不断吸引外来资本注入。目前落户独山县的省级林业龙头企业有3家,木材及林产品加工企业共15家,成立林业专业合作组织14家,积极推广“龙头企业+专合社+农户+基地”模式。独山县积极申报科技项目,打造科技示范平台,充分发挥科技示范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依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湖南省林业科学院、贵州省林业科学院等科研单位开展林业科技项目科学研究与成果应用推广,大力推广“独山无患子良繁基地”“独山刺梨良繁基地”“油桐抗病品种培育基地”“茶叶种植示范基地”“林下经济仿野生铁皮石斛种植基地”建设等项目,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林地流转入股合作经营林业特色产业。目前,全县无患子种植达15万亩,千亩以上规模无患子种植基地8处;全县新增刺梨种植面积5.4万亩;铁皮石斛种植5000余亩,其中仿野生铁皮石斛种植2000亩;全县茶园面积10.05万亩,2017年全县茶叶总产量1557吨,综合产值3.01亿元。同时,独山县通过发展桑蚕产业、花卉苗木产业等,鼓励区域发展立体循环经济,带动贫困户增收。


    在营造林实践中,积极运用林业新技术、新成果、新机具,提高基地综合效益。种植全程以农家生态肥、生物肥为主,运用测土配方技术作科技支撑;以“挖掘机松土填肥”的形式采用挖掘机等机械农具一次性将肥料深埋土底;生长过程禁止使用农药、除草剂、尿素肥等化学药剂,人畜粪肥经过无害化处理,实现无公害林产品生产。


    2010年以来,国家林草局、贵州省林业厅林业专家多次到独山县开展林业技术指导和培训,省级开展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培训,5年累计培训人员达1000余人,加大了对茶叶、刺梨、无患子等地方特色商品林栽植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贫困地区林农素质,为林地和地方经济社会长期发展做人才和技术储备。


    下一步,独山县将继续积极争取全国林业产业投资基金、探索林业贷款试点政策,吸收无患子、刺梨、桑茶、花卉苗圃栽培技术,特别是基础性普及、应用管理技术。


    近年来,龙胜县做好与国家林草局科技司、中国林科院结对帮扶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帮扶项目的结合,创建瓢里镇林业科技创新示范园,在人员、用地、合作社、方案等方面把扶贫政策落到实处。为进一步加强龙胜县的人才培养和智力支持,提升贫困地区林业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龙胜县针对科技扶贫有以下建议。


    一是油茶产业培育及深加工。2018年10月,广西出台《关于实施油茶“双千”计划 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意见》,明确到2022年全区油茶种植面积突破1000万亩,2025年油茶年综合产值增加到1000亿元以上。龙胜现有油茶15万亩左右,存在种植分散、品种老化、产量不高、缺少大型加工企业、缺少知名品牌等突出问题。急需在规划设计、技术培训、良种大苗供应、产品深加工等方面加大科技扶持力度。


    二是林下经济产业培育及深加工。结合森林经营,加强林下中药材产业培育及加工。此外,龙胜还有药材林面积10万亩,但由于加工技术落后,导致销售价格偏低,群众积极性不高,需引进药材加工企业和相应技术。


    三是珍贵树种以及大径材培育。依托国营里骆林场,积极争取国家储备林政策支持,发展种植秃杉、红豆杉、楠木等珍贵树种,积极培育大径材。


    四是积极推广竹产业全竹利用技术。龙胜现有竹林面积10395.6公顷,其中毛竹9810.7公顷,竹笋年出产量2.68万吨,毛竹年采伐300多万根。但目前竹笋、竹材的培育和加工都比较粗放,导致原竹销售价格偏低,竹类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需要更新生产工艺技术设备,走精深加工和全竹利用之路。


    五是林业科技人才培养和实用技术培训。邀请林业科技专家进村入户,开展实用技能指导培训;挑选有一定潜力的林业技术人员和乡村种植户,到林科院相关单位跟班学习,培养懂林业、爱林业的乡土专家;加强观摩学习、集中办班和现场实训等。


    “十三五”以来,罗城县加快推进培植油茶产业。目前,全县油茶种植面积达8万亩,建成千亩以上油茶示范基地4家,油茶瓜果面积达3万亩,年产茶油30万公斤,年产值约2000万元,带动850户3280名贫困人口脱贫。


   罗城推进油茶产业扶贫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制约产业长远发展的问题未能有效解决。一是技术服务力量薄弱,由于缺少科技支撑,致使一些关键技术没有破题;乡、村、组未建立专业技术服务队伍,无法保障油茶产业的技术需求,科技投资与推广普及实用技术的程度不足,直接制约油茶综合效益的提高。二是经营管理粗放,罗城油茶种植面积大,发展速度快,但群众管护意识不够强,油茶生长基本处于放任管理的状态,导致油茶品质、产量、效益较低。三是缺少自身优势品牌,近年来新发展油茶以嫁接苗为主,大部分油茶林尚未嫁接改良,品种杂乱,长势好、产量高、品质好的软枝油茶尚未形成规模,削弱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四是缺少精深加工企业,目前,全县尚无油茶深加工或一条龙服务的龙头企业,新优产品研发落后,产业链较短。


   通过科技对接,将解决产业发展难题,实现油茶产业快速发展。通过引进油茶领域的技术创新带头人、建立油茶科研机构等,加强油茶种植、加工、管理、经营等方面的技术研究;与油茶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制定适宜罗城当地的油茶生长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技术规程;加大本土技术骨干的培育力度;制定油茶产业培训规划。通过以上措施,为全县油茶产业种植与开发提供有力保障。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