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中国林业的历史性转变--《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总论》前言
时间:2002-11-04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文字: 图片: 编辑: 点击:
          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 周生贤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以高度的智慧和宏伟的气魄,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发展的基本战略,贯穿于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自身发展的审慎选择,对于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对于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既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使命,也是新时期林业建设的重大使命。在这个重要历史进程中,林业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正处在一个十分关键的转折时期。                      (一)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处于逐步恢复发展时期,社会对林业的主导需求主要是木材,加之受”以粮为纲”思想的影响,使得林地成了扩大耕地面积的重要来源。人们把森林当作一种单纯的经济资源,把林业仅仅当作一项基础产业,把林业部门当作一个产业部门,以木材生产为中心来组织和安排林业工作,而且采伐的主要是天然林,社会对森林的生态价值没有经济回报,毁林开荒屡禁不止,林业工作基本上是林业一个部门的事情。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林业既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又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同时兼有三大效益。开始实施以“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为代表的生态工程。提出了建立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的目标,人工林得到大力发展,毁林开荒有所减缓,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问题提上日程,社会办林业的格局渐具雏形。但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决定了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发展模式仍然难以改变。  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但是,恶劣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因素之一,社会对生态环境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改善生态环境日渐成为社会对林业的主导需求。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的全面启动为标志,我国林业进入了一个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全面推进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加强生态建设成为林业工作的主要任务,天然林资源受到严格保护,木材生产逐步由以采伐天然林为主转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大规模的退耕还林渐次展开,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开始实施,全社会办林业形成气候,林业正在经历着一场由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的极其深刻的历史性变革。                       (二)   全球可持续发展潮流和国际林业进程,从某种意义上讲预示着新世纪我国林业的发展方向。重视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已成为世界林业发展的潮流。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呼吁,在人类当前要解决的问题中,“没有任何问题比林业更重要了”,在可持续发展中,应“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签署10周年之际,2002年9月,朱镕基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表示,中国将坚持不懈地做出努力,义无反顾地承担起责任,用行动来实践诺言,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林业大国。无论是从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接轨的需要出发,还是从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应当对于世界生态环境建设作出应有贡献的角度出发,我们都必须适应世界林业发展的客观规律,适应新世纪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时代大潮,努力实现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同时,积极推进由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的转变,由毁林开荒向退耕还林的转变;由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向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的转变,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的转变。这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实现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就是要对林业的定性定位和指导思想进行重大调整,实现林业认识上的巨大飞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实现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根本性转变,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与时俱进,充分认识新时期林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步明确政府和市场在林业建设上不同的责任和义务,真正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主的财政支持体系,形成适应新时期林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型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这一转变是其他几个转变的核心和根本,其它几个转变是这一转变的重要标志和表现形式,是推动这一转变的重要力量,并且可能随着发展过程的变化而变化。  实现由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的转变,就是要在尽量满足社会对木材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生态、社会效益。天然林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人工林所无法比拟的重要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可再生资源。我国现有的16亿多亩天然林,大部分处于大江大河源头,在维护国土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其生态价值无可估量,保护这些宝贵的天然林资源已刻不容缓。停止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木材供给随之减少,而需求还会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加,矛盾相当尖锐。要保护我国的天然林资源,就必须对我国森林利用结构进行重大调整,加大人工林培育,用较少的林地产出较多的木材,逐步实现由采伐人工林代替采伐天然林,解决木材供需矛盾,真正保护好天然林。  实现由毁林开荒向退耕还林的转变,就是要优化国土利用结构,治理水土流失,保障国土生态安全。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进入农业文明以来,写下了一部毁林开荒的历史。中国也不例外。毁林开荒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粮食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的发展,毁林开垦的步伐一天也没有停止过。但是,我们为此付出的生态代价也是惨重的。坡耕地开垦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审时度势,抓住有利时机,作出了以粮食换生态,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重大决策,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实施退耕还林,恢复以森林为主体的植被,从长远看,是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的根本措施;从近期看,又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拉动内需,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这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序复杂、群众参与度高的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必将开创从生态安全出发,合理调整国土利用结构的新纪元。  实现由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向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的转变,就是要建立起新时期林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森林可以为人类社会提供丰富的物质产品,同时电为人类提供巨大的生态效益。1999年,北京市运用替代法对全市森林的生态效益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森林生态效益是林木自身价值的13.3倍。美国、日本等国的研究测算也表明,森林的生态效益大于其自身经济价值的10倍以上。但是长期以来,人们无偿使用森林的生态效益,使森林经营者得不到价值回报。2001年,国家财政投入数亿元,进行了生态效益补助试点,这标志着我国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的历史即将结束。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是林业发展机制的重大创新。它使森林经营者提供的生态价值得到了社会承认和回报,有利于调动各种参与主体造林护林的积极性,解决林业发展的动力问题;同时也使森林生态效益进入更大范围的市场进行交易成为可能。  实现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的转变,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林业建设,保障林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林业的性质和特点都决定,仅靠一个部门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来建设。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的启动,使林业成为一项民众参与程度高、需要各方面大力配合和支持的社会性工程。推进这一转变,有利于赢得大家对林业的关心、重视和支持;有利于充分地吸引社会生产要素投入林业建设;有利于激活林业内部的运行机制,使林业成为一个有义务、有责任、有利益、有活力的事业;有利于促进林业部门的职能转变,不断强化执法监管、宏观调控和公共服务职能。                       (三)   面对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实施的新形势,林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和重大对策呢?这是我们亟待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并做出科学回答的重大课题。  2001年6月,温家宝副总理在全国林业科技大会上,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当前林业发展的若干重大战略问题,做出了加强林业宏观战略研究的部署。为此,国家林业局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和专家领导小组,由院士、专家领衔,开始了跨部门、多学科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参加这项研究的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国家有关部门的资深专家近60人,研究队伍近300人,涉及林学、林业工程学、农学、生态学、环境学、生物学、法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40多个学科。一年多来,在温家宝副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在项目领导小组、项目专家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在首席专家和近300位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项目取得了重大成果。  根据温家宝副总理关于“林业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生态建设最根本、最长期的措施。在可持续发展中,应该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应该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的指示精神,院士和专家学者们,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站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紧紧抓住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研究总结了古今中外林业发展的历程,揭示了全球生态环境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了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了林业在中国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了新时期林业发展的重大任务,提出了“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思想,其核心内容,可以概括成十二个字: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这既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体现和有效途径,同时也深刻揭示了林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要求。  本项研究通过深刻剖析林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明确提出当前中国林业应当果断实现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同时提出了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新模式;首次对天然林保护、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森林植被和水资源配置、农村林业、城市林业、退耕还林、荒漠化防治等十大战略性问题,进行了多部门、多学科、高层次、综合性的系统研究,将林业置于国民经济中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全局中加以通盘考虑,提出了“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战略方针;根据不同地区林业发展的区位优势和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科学确定了以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为框架,构筑点、线、面结合的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和国土生态安全体系的生产力布局;立足于中国的国情、林情,提出了调整林业生产关系,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战略思路和对策建议。  本项目研究是在大跨度、大范围内总结过去、反映现在、指导未来的力作,必将对中国林业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必将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林业战略研究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研究本身还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因此,我们在取得阶段性成果后,还将在现有专家、学者研究队伍的基础上,组建中国林业发展高级专家咨询机构,继续对新世纪林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进行跟踪研究,以推动林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进程。  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项目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和有关部门、单位的热情关怀和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国家林业局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对为本项研究付出辛勤劳动的全体参研院士、专家和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