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他在科研与成果转化中辛勤耕耘
时间:2009-01-01 来源: 文字: 图片: 编辑: 点击:
今年39岁的王春鹏,现在是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林化所)胶粘剂室主任兼林化所南京科技技术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同时还担任南京粘接技术协会秘书长和中国胶粘剂工业协会技术顾问。从1997年在林化所获得硕士学位并留所工作至今,他先后主持了10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50篇,其中20篇被SCI、EI收录;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项,已授权6项;验收科技成果5项。2005年他获得茅以升木材科学技术二等奖,今年获得中国林科院首届杰出青年奖。

胶粘剂低甲醛释放变成现实

采访王春鹏,聊得最多的是胶粘剂。研究生毕业后他一直从事胶粘剂研究,并于2003年在林化所获得博士学位。他在从事科研项目的同时,还负责木材胶粘剂和乳液胶粘剂等12项技术的转让。他主持完成的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低成本E1级胶合板用脲醛胶制胶压板技术”,突破了低甲醛释放胶粘剂生产和应用的难点,胶粘剂每吨成本下降200元到400元,这一技术为国内领先水平,先后在江苏、山东、浙江等省的近20家企业推广应用,为厂家大量节约了成本,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此后,他又在这一技术的基础上继续改进,发展为E0低成本人造板用脲醛胶制备技术,这一新技术已进入产业化应用。

从事胶粘剂研究的老前辈吕时铎退休时曾经语重心长地说:“要是能把胶粘剂的甲醛释放问题解决就好了。”现在,通过王春鹏与他的团队的努力,老前辈的愿望已变成了现实。

科技转让做到企业满意为止

好的技术自然会受到企业的青睐,很多企业纷纷要求使用他们的技术。因忙于技术转让,王春鹏经常出差,有时根本跑不过来。他回忆说,2002年在将赴法国进行合作项目研究的前3天他还在外地进行技术转让,出差回来第二天就踏上了出国的征程。这些年里,他北到吉林,南到云南,跑了10多家人造板企业。在生产车间里,他从培训工人到调试设备再到排除故障,干起来就是连轴转。他说,科研成果在转化中,由于实际条件与设计的条件存在很大差异,方案经常会在的文化应用中及时调整。一些企业设备简单,工人的文化素质又不太高,他们就要花上更多的时间帮助企业改进提高,直到企业满意为止。“企业花钱买技术,就是要创造效益,我们必须对他们负责。”1999年,他在云南的一家人造板厂做技术转让,一呆就是40多天,回到南京时人变得又黑又瘦。

有一次,他在一家企业做技术转让期间,设备出现泄漏,有害气体溢出。工人们纷纷往外逃,而他则在第一时间冲进现场,及时进行事故的技术处理。“当时你就没想到过危险吗?”记者问他。“那时,根本顾不上想这些,脑子里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尽快排除事故。”他说,“或许是职业的原因,我们的嗅觉非常敏感,所以一旦发生什么异常,我们就会最先发觉,及时应对,使企业损失尽量少些。”

科研与科技产业齐头并进

在林化所工作的10多年时间里,王春鹏主持完成了“948”基于纤维素及其衍生物复合乳液制备技术引进、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回国留学人员启动基金等项目,参加完成“948”项目二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863子课题等项目。同时,他在丙烯酸酯乳液及复合乳液研究方面通过采用全新的细乳液聚合理念和手段,实行多性能材料在同一纳米粒子内定向组装,为合成开发新型特种功能和结构纳米材料建立了理论基础,这一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他还和他的团队依靠自身科技优势开发出玻璃纤维过滤材料用EL乳液胶粘剂、外墙保温TQA可分散胶粘剂等10多项新产品,并在中材集团、上海汉高股份等10多家骨干企业进行应用推广。2004年至2008年,他通过技术推广,完成产值2500万元、利润200万元。

现在,他和他所在的团队正在从事生物质高分子材料方面的研究。这一研究主要是对丰富的可再生资源木质纤维素进行分离与改性、复合与加工等关键技术的创新研究,开发出具有纤维素基全降解塑料、高性能氨基模塑料、木质素基胶粘剂等新型生物质高分子新材料。这项技术将为实现生物质原料在高分子材料领域有效替代石油原料作出贡献。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