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群工作 > 正文
统战工作
全国政协委员杨忠岐两会归来话提案
时间:2017-03-23 来源:院办 文字: 图片: 编辑: 点击: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我院森环森保所杨忠岐教授通过广泛调研,在征求有关单位和部门意见的基础上进行认真提炼,两会期间,提交了“严格管理农药生产、流通和使用,保障老百姓餐桌上的安全”、“充分发挥绿肥作用,推动用地养地结合”、“大力发展油橄榄,扶持中西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3项提案,并均被采纳。(周晓星/院办)

  3项提案如下:

 

  提案一

  大力发展油橄榄,扶持中西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摆在了十分的位置。中共中央、国务院2015年11月29日下发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要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决定中指出:“中西部一些省贫困人口规模依然较大,剩下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较深,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必须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和办法,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因此,中西部山区农民脱贫,对全国打赢扶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经过调研,发现在中西部山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木本油料树种——油橄榄,是一条使中西部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前景广阔的好产业。

  一、橄榄油既可食用,又具有预防心脑血管病等疾病的特殊功效

  油橄榄属于木本油料树种,原产地在地中海沿岸的西班牙、意大利、希腊、葡萄牙等国家。橄榄油就是用油橄榄的鲜果直接压榨而出的天然高档食用油,在世界上被誉为“植物油皇后”,营养和品质在食用植物油中位居首位。橄榄油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功能,能防止和减缓动脉血管硬化,以及由动脉血管硬化引起的高血压、心力衰竭、肾衰竭、脑出血等并发症,减少血栓形成;由于橄榄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并且含有维生素A、D、E、F、K和胡萝卜素等脂溶性维生素及抗氧化物多种成分,能够改善人体消化吸收功能。因此橄榄油具有良好的营养和保健的双重功能,成为世界上目前食用油的上品,倍受人们青睐。目前,心脑血管病已成为国人的头号杀手,若能常吃橄榄油,能够预防心脑血管病,对于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油橄榄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很适合在我国中西部山区栽培

  目前,我国橄榄油主要依靠进口,每斤售价在200元左右,广大老百姓还消费不起。虽然自1964年起,我国开始引种栽培油橄榄,但面积小,产量低,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一直以来,有一些外国专家和国内专家认为,中国的气候和土壤等不适合种植油橄榄,而我国50多年引种栽培油橄榄的实践和经验表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甘肃、四川、重庆、陕西、云贵高原等中西部山区的自然条件,完全能够满足油橄榄的生长条件,生产出的橄榄油也完全可以与原产地的相媲美。根据目前甘肃陇南地区、四川凉山和绵阳等地的实际情况来看,油橄榄栽植后3-4年就开始挂果,亩产油橄榄鲜果可达300公斤,进入盛果期后亩产可达800-1000公斤,产值在2400-10000元,如果每户农民种植10亩油橄榄,每年平均可收入5-6万元,收益显著。由于油橄榄是常绿木本小乔木,生长周期长,因此可以多年稳定产果、稳定收益,扶持农民脱贫,可说前景广阔。

  三. 我国目前在发展油橄榄产业中存在的问题

  自1964年周恩来总理亲手在昆明栽下引自阿尔巴尼亚的油橄榄以来,油橄榄在我国有了一定规模的发展,目前栽植面积约80万亩,总株数2300万株,橄榄油鲜果总产量3000吨。但发展中存在一些重要问题,主要是:

  1.科学研究相对滞后,包括对油橄榄的新品种研究、栽培技术和产品深加工技术研究,以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方面的研究,都较为欠缺,创新不够,还没有建立高水平的油橄榄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机构。如油橄榄在地中海原产地有600多个品种,我国目前只引种了几十个品种,还需要引进更多的品种,从中筛选出适合我国不同立地条件的品种。还有如鲜果采收机械、冷榨机械等都急需开展科学研究。

  2.现有油橄榄林管理粗放,产量低。目前我国油橄榄平均亩产仅为100公斤左右,效益低。主要原因是良种化水平不高;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等跟不上等。

  3.加工能力大于生产能力。由于目前上马的一些橄榄油加工企业多,导致加工能力大于油橄榄生产能力,造成鲜果收购市场比较混乱,压低了鲜果收购价格,挫伤了农民生产和投入的积极性。从目前油橄榄发展的现状看,仅靠市场杠杆还不能保证和促进油橄榄产业的健康发展。

  4.苗木市场混乱,不规范。由科研院所进行科技支撑的育苗基地种苗纯度高、质量好。但目前相当大比例的苗木为个体企业生产,大量假苗、劣质品种油橄榄苗木以次充好进入市场,造成低产低收益,挫伤了林农的积极性。

  四. 对大力发展油橄榄和橄榄油产业、促进中西部山区农民脱贫的建议

  在我国中西部山区因地制宜发展油橄榄,做大做强橄榄油产业,是一条能够使中西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好路子。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 科学研究先行。建议在中国林科院成立“全国油橄榄研究中心”,研究油橄榄发展中的科技问题,特别是建立油橄榄品种园,引进适合我国不同地域立地条件的品种,进行品种选育,包括栽培技术、成品油精加工和深加工等方面的科技攻关,以提高产量和质量,进行成果推广,协调各省(区)有关油橄榄研究结构的科学研究,为全国发展油橄榄做好技术服务。

  2.国家对油橄榄产业发展予以支持。通过扶贫项目资金、退耕还林工程助政策等予以支持。

  3.加强橄榄油产业发展宏观指导。建议国家林业局成立全国油橄榄发展办公室(也可和其他木本油料管理机构合署,成立全国木本油料发展司),从行政上协调、处理油橄榄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如制定橄榄油油品标准,规范橄榄油油品市场,规范苗木市场等,使橄榄油产业的发展走上产品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的道路,真正实现通过国家扶持而广大中西部山区农民受益的目标。

  4.国家实行橄榄油价格宏观调控。实行市场保护价,保护农民发展油橄榄的积极性,真正使生产第一线的农民受益、获利,尽快增加收入。同时,出台一些具体扶持措施,如减少中间流通环节,使橄榄油能够比较容易和方便地进入市场流通领域等。

  5.大力开展橄榄油在预防心脑血管病等方面的宣传。通过电视、报纸、电台以及网络等媒体,宣传橄榄油的功效,提高全民预防心脑血管病的意识和健康意识,从改变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做起,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

  6.发挥示范效应。在我国中西部不同立地条件地区抓好发展油橄榄的典型示范户或示范村,发挥他们在发展油橄榄产业上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并探索“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等,促进油橄榄产业发展。

  我们相信,这项利国利民的扶贫产业在国家的扶持和政策引导下,一定能够蓬勃发展、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提案二

  严格管理农药生产、流通和使用,保障老百姓餐桌上的安全

  目前,国家对农产品及食品安全工作十分重视,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月对食品安全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也对食品安全多次作了批示。国务院专门成立了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已连续召开了三次食品安全会议,强调“要紧盯‘田间地头’,综合治理农药兽药残留超标等问题,把好食品安全第一道关。”

  农药残留超标是农产品安全的最主要问题,也是食品安全的第一道关口。目前,我国在蔬菜、粮食、水果和茶叶等农林产品生产以及中药材生产中,滥用农药和使用剧毒、高毒农药的现象比较普遍,由此而导致的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比较突出,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成为广大老百姓十分关注的社会问题。有的农民在种植蔬菜、瓜果中滥用剧毒、高毒农药,造成蔬菜农药残留超标使人中毒时间时有发生,如2010年1月,武汉市查出来自海南省陵水县的豇豆上水胺硫磷高毒农药残留严重超标,随后直至2016年,我国许多地方都出现过毒豇豆事件;2010年4月青岛市、2015年6月河南登封等地发生毒韭菜中毒事件;2013年5月,中央电视台报道了山东潍坊农民种植生姜超标6倍施用违禁剧毒农药神农丹的情况;2016年5月,青岛市“毒西瓜”使十多人中毒等等事件。除蔬菜外,农民在农作物如小麦、水稻、玉米等,以及苹果、梨、柑桔等水果上也常喷洒高毒甚至剧毒农药。另外,我国中药材上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也常常发生。由于市场对中草药需求量大,野生中草药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大部分中草药目前是人工种植的(约230多种),农民也常常使用高毒农药防治中药材病虫害。再者,茶叶的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也比较普遍。茶叶原产我国,我国也是茶叶最大的生产国,但由于农药残留超标,我国的茶叶一直被排斥在欧美市场之外, 欧美市场销售的茶叶基本上被印度、斯里兰卡所垄断。

  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危害性极大。一般情况下,蔬菜、瓜果和粮食等农产品上的残留农药不会使人立即中毒,但通过一日三餐,在人体中逐渐积累,会损坏人体内脏器官,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如肝病、肾病、胰腺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神经障碍等,进而发展成癌症。残留农药、特别是除草剂在女性体内积蓄后,会造成不孕不育,还可通过怀孕和哺乳传给下一代,导致婴儿发育不良和畸形,殃及子孙后代。

  农民打药是为了防治病虫害,为了增产增收农民不得不打药。从这个方面来说,农民打药也是无奈之举。因此,必须给农民研究和提供少打药或不打药的新防治技术。为了让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蔬菜、粮食和瓜果,喝上放心的茶,吃上无农药污染的中药,保障老百姓餐桌上的安全,提出如下建议:

  1. 根据国际标准和我国实际情况,修订我国现行与农药有关的法规、条例,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应加快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和《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等法规条例。

  2. 调整、重组目前我国农药生产、监管和流通等领域的管理体制,做到责任分明,职责清晰。目前,我国与农药有关的管理部门涉及到工信、农业、质检、工商、安监等部门。建议由工信部和农业部两个部门负责我国农药管理工作。工信部负责农药厂工业生产;农业部负责农药品种许可证发放、农药生产监管和流通工作,成立专门的农药管理机构——“农药与农产品安全监督管理局”,并建立健全该机构的编制、人员队伍,增强监管技术手段,同时负责监管全国粮食、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等农林产品的农药残留检测、管理和安全生产等。

  3. 从源头上严管农药生产,下大力气整顿违规、违法生产剧毒、高毒和违禁农药的企业,以及高污染农药生产企业。目前我国有农药生产企业2232家,化学农药原药产量374.1万吨,农药生产量、出口量、使用量均为世界第一,农药使用量也是世界第一。由于一些禁止生产的剧毒、高毒农药生产成本低、产品价格低,具有一定的市场,因此,目前市场上仍然有“666”、“3911”等违禁农药销售。建议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保障我国农药生产健康发展。

  4. 依法规范农药流通渠道,实施农药专营制度。目前我国农药经营单位和从业人员许多人农药知识欠缺,“卖药不懂药,违法不知法”的现象比较普遍,。许多国家已明令禁止的剧毒、高毒农药还在销售。建议国家实行农药专营制度,规范农药销售市场,提高农药销售专营门槛,严格农药销售法规,通过建立黑名单制等措施,逐步建立起规范而严格的农药流通体系。

  5. 建议科技部尽快计划、安排农产品(包括林产品)病虫害生物防治和无公害防治技术重大研究专项,包括农药残留检测仪器设备和技术以及施药器械研究,组织全国农、林业科技人员进行科技攻关,重点开展以利用天敌、拮抗菌等有益生物为主的生物防治技术研究,同时开展物理防治、化学信息素技术等无污染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以及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和开发。

  6. 大力推广无公害防治技术,从农民的田间地头抓起,推广应用生物防治技术和科学用药、精准施药技术。充分发挥全国各省、地、市、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在新技术推广中的作用。大力扶持目前许多地方成立防治病虫害专业化队伍建设,提高防治水平,从源头上杜绝农药残留问题。

  7. 做好有机、绿色蔬菜、水果和粮食等农产品的认证和推介工作,建立严格的认证认定体系和质量安全信用体系。我国目前有机、绿色农产品认证认定体系不规范,许多农药残留超标的果蔬改头换面,被贴上“绿色”、“有机”标签高价销售。要通过整顿和治理,建立起信誉度高的农产品认证认定体系、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和质量追溯体系,以及严格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做到优质优价,要让生产有机、绿色农产品的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从而带动其他农民效仿学习,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切实解决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让广大老百姓吃上放心的农产品,保障老百姓餐桌上的安全。

 

  提案三

  关于“充分发挥绿肥作用,推动用地养地结合”的建议

  中共十八大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国家将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十三五”发展理念。在这种大背景下,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农业生态地位提升将是必然趋势。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7年一号文件中提出的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等策略是及时而正确的。

  目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加重,农田环境质量堪忧,农业源污染物对大气污染的贡献加大,引起全社会关注。如何提高我国土壤质量、改变目前滥施化肥,造成地力下降、土壤污染和农作物品质降低的严峻局面?发展绿肥是十分重要的解决之道。我国绿肥种植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绿肥具有强大的固定碳氮的能力,是纯天然的有机肥料,能够在不消耗石油资源的条件下获取大量肥源。绿肥具有替代部分化肥、提升土壤肥力、倒茬轮作、保护环境等综合作用,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促进优质农产品生产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尤其是国家在着力推进化肥零增长行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农科院经过连续5-8年多省联合定位试验显示,稻田种植翻压绿肥,水稻可实现减施氮肥30%以上。

  自上世纪70-80年代以后,在大量施用化肥的冲击下,绿肥种植大幅萎缩。其后果是加剧了农业面源污染、进而造成水、气污染。在此背景下,发展绿肥再次引起农业部等部门的重视。2008年开始,财政部、农业部、部分省市区相继出台发展绿肥生产的措施或意见,绿肥科研项目重新上马。在科研和生产的带动下,绿肥生产利用技术得到继承和创新,在绿肥新品种和绿肥种植制度创建、绿肥纳入农作制度后的肥料减施、绿肥生产全程机械化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基本形成了主要农区绿肥生产利用技术模式,具备了大规模发展绿肥的技术条件。

  尽管我国土地资源有限,而且耕地质量亟待提升,但是在各种因素作用下,绿肥这种最有效的养地措施并没有引起农民的足够重视。我国可以种植绿肥的面积在7亿亩以上,而实际每年的绿肥种植面积仅为5000万亩左右,仅占应总种面积的7%。大量的可利用耕地被闲置,光、水、热资源被浪费,十分令人惋惜。

  建议

  1. 制定耕地涵养法,明确绿肥在现代农业中的地位。制定“耕地涵养法”,或者将耕地涵养纳入“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规定不得闲置耕地。较好的做法就是用这些耕地种植绿肥,使绿肥生产成为调整种植结构的重要手段。

  2. 对接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创新绿肥种子生产机制。要大力发展绿肥种植,绿肥种子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议建立企业牵头、国家辅助的连片绿肥种子生产基地,并将此纳入定点扶贫内容。绿肥种子生产多在河南南部、青海、甘肃、内蒙、山西北部、云南等边、贫地区,这些地区的特殊气候条件适宜绿肥种子生产,同时这些地区也是我国传统的贫困地区。建议将这些地区打造成国家级绿肥种业基地,并在这些地区建立国家绿肥种子储备设施。

  3. 改革当前补贴机制,推行购买绿肥种植服务。发挥种植专业户的作用,改种子及根瘤菌补贴为购买绿肥种植服务,通过购买服务,实现绿肥的种、管、翻一体化,从而实现大规模、低成本种植绿肥。    

  4. 稳定绿肥科研、推广队伍,强化科技支撑。绿肥科研是受国家政策调整冲击较大的一个研究领域,起落较大,影响了绿肥的科技发展。绿肥科研是公益性研究,国家应当稳定支持一批绿肥研发与推广队伍。当前应尽快建立与其他作物类似的产业体系,为绿肥生产提供技术、人才储备,并进一步提升绿肥的综合利用和产业化水平。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