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林科精神 > 正文
林科精神
百舸争流,同心共筑林科梦——“林科精神”是全体林科人价值追求的最大公约数
时间:2015-01-07 来源:宣传中心 文字: 图片: 编辑: 点击:

2015年1月5日《中国绿色时报》第三版

作者:本报记者 潘春芳 王建兰 本报通讯员 王登举 贺顺钦

(弘扬林科精神 助力科技兴林专栏第三篇)


  粒米凑成箩,滴水汇成河。

  中国林科院作为国家林业局直属的综合性、多学科、社会公益型国家级科研机构,全院有19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研究所、研发或实验中心,分布在全国11个省(区、市),同时,还有13个非独立法人研究所(中心)和20个联合共建机构。

  数十个单位,数十种追求,但总有一种追求始终如一。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林科院上下团结一心,为国家林业发展战略和林业重大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为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些成就,是全体林科人共同努力的结果,而将天南海北5000多林科人凝聚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正是血脉相通的“林科精神”,以及大家心中共同的“林科梦”。

  1953年成立的林业研究所(简称林业所)是中国林科院历史最悠久的一个研究所,其历史可追溯至1912年在北京天坛成立的农林部林艺试验场,也就是我国最早的国家级林业科研机构。100多年来,一代代林业科技工作者艰苦创业、呕心沥血、无私奉献,取得了不可磨灭的辉煌成就,一大批重量级的科研成果对我国林学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研究水平亦逐步与国际接轨。2012年11月,林业所提炼出“求实创新 团结奋进”八个字为所训。其中,“求实”是林业所精神的核心,强调实事求是、严谨治学;“创新”是林业所精神的精髓,强调在积累中善于发现,在探索中谋求突破,敢于创新,勇于创新,不断进取;“团结”是林业所精神的保障,要求融入科研团队,协作互助,取长补短,凝聚合力;“奋进”是林业所精神的源泉,强调艰苦奋斗,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执著忘我,在积累中不断壮大、不断发展。

  坐落在富春江畔的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简称亚林所)是面向我国亚热带地区的综合性林业科研机构,成立于1964年。半个世纪以来,在辽阔的中国亚热带,在山区森林、平原丘陵、荒漠原野、滨海湿地、农村城镇,处处有亚林人的足迹和智慧成果的展示。“献身林业,严谨务实,自强不息,勇攀高峰”,这十六个字是50年来亚林人意志品格与治学理念的凝聚精炼,是亚林人精神价值与科学追求的集中统一,是一代代亚林人凝练、践行、传承的结晶,也是代代亚林人的支柱、旗帜与标杆。50年来,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因为有了这种精神,一代代亚林人迎难而上,在求索中奋力前行,在奉献中发展。2006年,时任浙江省林业厅厅长陈铁雄在感谢亚林所对浙江林业建设所作的重大贡献时,首次提出了“亚林精神”的概念。2010年,“亚林精神”被授予浙江省“十佳企事业单位精神”称号。

  1959年,林业部提出开发我国热带、南亚热带经济林木,支持亚、非、拉的建议。1962年,一颗熠熠生辉的绿色明珠——热带林业研究所(简称热林所)应运而生。当时名为热带林业试验场,地址设在海南尖峰岭。没有菜,自己种;没房子,亲手建;没有床铺,行李箱拼。就这样一边建设,一边开展热带林业调查研究工作。1962年6月28日,著名诗人田汉到尖峰岭,看到试验场如此艰苦的条件,被这些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精神所感动,欣然挥毫,以诗相赠:“直把林场当战场,青年都识菜根香,百年树树尖峰岭,好为人民造栋梁。” 1981年10月,热林所由海南迁至广州市天河区,尖峰岭试验站成为下属试验站。50多年来,热林所秉着“崇学兴林 求实创新”的热林精神,不辱使命,肩负起研究、保护和开发热带森林之重任,成为国内最具权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热带林业科学研究机构。

  我国唯一从事林业信息技术研究的非营利性科研单位资源信息研究所(简称资源所)成立于1984年。资源所以推进林业信息化建设为己任,在森林经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网络与通信技术等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在森林资源调查监测与管理、林业可持续发展、林业资源与环境遥感、森林灾害监测、遥感新技术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与应用、3S技术集成与应用、资源环境信息网络技术、资源环境空间数据库与信息系统建设等研究方面,已处于亚洲领先地位,在森林生长模型、遥感森林应用等研究方面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在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信息的提取、处理、分析以及经营管理决策的高新技术研究方面,为实现林业资源的现代化管理、分析与决策支持提供了技术支撑服务。2012年,资源所把“求真求是、兴国兴林”八个字作为所训,并设计成形象墙,置于资源所门厅入口处。

  在昆虫研究领域里,也有这样一支国家队,近60多年来孜孜不倦地探索昆虫界的奥秘,她就是中国林科院位于春城昆明的资源昆虫研究所(简称资昆所)。资昆所在紫胶虫、白蜡虫、五倍子蚜虫、胭脂虫等工业原料昆虫培育与利用,食用昆虫研究,蝴蝶等观赏昆虫繁育,资源昆虫种质资源库,昆虫细胞系收集和保存,药用昆虫规模养殖与活性物质研究,干热河谷区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经济植物引种驯化等方面作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贡献。2013年1月,资昆所提炼出了 “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行为规范,特色鲜明。

  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科信所)成立于1958年。经过半个多纪的发展,已发展成为以林业经济学、政策学、管理学、社会学等软科学研究为主体,以图书文献服务和网络信息服务为两翼,以国外林业发展动态研究为特色的综合性基础研究和公益服务机构,在支撑政府决策、服务科技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林业宏观战略与规划、森林资源价值核算与绿色GDP、林产品市场与贸易、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林管理体制、林业合作经济、参与式发展与社区林业、森林认证与可持续经营、人工林环境管理、城市林业政策、林业与气候变化政策、林业史与生态文化、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林业知识产权管理、数字图书馆建设等领域形成了较强的学科优势。2013年4月,科信所总结提出了“开放、合作、求实、创新”的所训。

  木材工业研究所(简称木材所)成立于1957年。建所以来,填补了国内多项科研成果之空白,为我国木材工业科技进步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木材所完成了国内首条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改造,成功研制了国内第一台快速装卸贴面压机机组并实现批量生产,成功设计了秸秆刨花板专用非标设备,向全国20多个省市100余家企业推广 “木材识别与鉴定技术”,联合32家行业主流产学研单位组建了“木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先后承担“布达拉宫等三大维修工程”防腐处理等,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和古建筑保护作贡献。2012年7月,木工所把“锐意创新,引领行业,感恩集体,服务社会”作为全所的核心理念。不断地、全方位地“锐意创新”,是木材所能够突破危困走到今天的基础;“引领行业”的作用是木材所不可推卸的责任;“感恩集体”是职工的归属感,“服务社会”,是木材人努力奋斗的目标。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的沙漠林业实验中心(简称沙林中心)是中国林科院条件最艰苦的实验中心之一。2012年,沙林中心总结出“坚韧、奉献、包容、创新”的八字“沙林精神”。其中,“坚韧”指几代沙林人在恶劣的气候环境和艰苦的工作生活条件下,与风沙、严寒酷暑搏斗的精神;“奉献”是沙林人一代接着一代在不毛之地建设人工绿洲的无私奉献精神;沙林中心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包容”体现了多民族聚居的地域文化特征;“创新”是科技人员的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

  地处湛江的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简称桉树中心)是专业从事桉树研究的国家级研究机构。桉树是一个背负了诸多非议的树种,在流言面前,桉树中心强调“求实求新,兴桉兴林”。“求实”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做好本职工作;“求新”指与时俱进,在方法上、观念上创新,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兴桉兴林”即研究桉树新品种、环保配套栽培新技术、病虫防治等,为桉树兴旺作出贡献。

  ……

  在这里,我们虽只列举了部分所和中心的精神追求,但仔细研究不难发现,“脚踏实地,勇攀高峰,科学树木,厚德树人”,这十六个字的“林科精神”所承载的,绝非一所一地一时之想法,而是每一个所(中心)精神追求的最大公约数。这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正能量,是回荡在老中青三代林科人心中的共同旋律,它最能触动林科人内心深处的集体意识,最能激发团结如一人的归属感和进取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