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森环森保所在棕熊栖息地评估和人熊冲突驱动因素研究方面

取得新进展

时间:2021-04-21 来源:森环森保所 文字:薛亚东 张于光 图片: 编辑:乌日娜 点击:

棕熊是我国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自上个纪以来,野生棕熊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分布范围严重缩减,世界各地的棕熊均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威胁。近年来,人与棕熊等野生动物的冲突事件明显增加,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容易影响社区居民对棕熊等野生动物保护热情。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和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森环森保所自然保护地与生物多样性学科组在棕熊栖息地评估和人熊冲突的驱动因素方面取得新进展。

图1 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两种伞护种的分布和扩散

一是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正在改变棕熊的分布和扩散。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山脉分布有地理隔离的藏棕熊和喜马拉雅棕熊2个棕熊亚种,是所在生态系统的重要伞护物种。研究团队利用MaxEnt模型,结合三种通用循环模型和三种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情景,预测了当前和未来2070年两种棕熊亚种的分布,应用电路理论模型确定了两种棕熊亚种潜在的扩散路径。结果表明,两种棕熊亚种都将受到未来的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的负面影响,它们的分布区域都将缩小并转移到更高的海拔;最严峻的气候情景下,预计藏棕熊和喜马拉雅棕熊将分别丧失超过34%和32%的栖息地。研究结果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有效的规划保护区,以及在该区域建立跨界合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保护这些物种,当前的适宜分布区和扩散路径应被考虑为优先保护区域。

图2 三江源地区人熊冲突驱动因素综合研究

二是研究揭示了青海三江源地区人熊冲突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团队于2017年至2019年连续3年在青海三江源地区的治多县进行人熊冲突的驱动机制研究,研究方法包括半结构访谈、旱獭密度调查和基于宏基因组测序的棕熊食性分析等。研究结果发现,鼠兔是棕熊的主要食物来源;人熊冲突的驱动因素与当地牧民定居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棕熊觅食行为的改变以及棕熊种群的恢复等有关,其中牧民的冬季住房(P=0.040)是关键因素,棕熊逐渐学会在无人看管的家中利用食物。研究结果将为制定有效的棕熊减灾措施和保护对策提供科学支撑。

上述两篇论文发表于《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第一作者均为代云川博士,共同通讯作者分别是薛亚东助理研究员和美国杜肯大学Charlotte E.Hacker博士,李迪强研究员和张于光研究员(薛亚东 张于光/森环森保所)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