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高原所基于杜鹃属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遗传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时间:2022-04-21 来源:高原所 文字:曹毓蓉 图片: 编辑:乌日娜 点击: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Plant Species with Extremely Small Populations, PSESP)是指分布区域极小或间断分布,受人为活动干扰,种群和个体数目极少且低于稳定存活界限的最小生存种群(Minimum Viable Population, MVP),随时可能灭绝的野生物种,是保护植物学最应优先开展研究的物种。

高原所近年来持续对我国木本第一大属杜鹃属中典型PSESP种类开展保护生物学研究。继宽杯杜鹃、红萼杜鹃等物种后,近期对观赏价值高且极度濒危的长梗杜鹃和波叶杜鹃的保护遗传学研究也取得进展。利用高多态性SSR标记对长梗杜鹃进行遗传学特征研究表明,尽管其野外资源数量有限、受人为干扰严重,但仍保持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He= 0.559,PPB= 100%)和能发挥均质化作用的基因流(Nm = 2.763),基于SMM和TPM模型的瓶颈效应分析显示在物种水平上均经历了遗传瓶颈。相关成果以‘Genetic Diversity and Structure ofRhododendron longipedicellatum, a Typical Plant Species with Extremely Small Populations’发表于保护生物学主流期刊Tropical Conservation Science

此外,利用简化基因组对波叶杜鹃遗传分析表明,在居群水平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He=0.226 7±0.002;π=0.241 0±0.003 2),居群间的遗传分化处于中等水平(FST=0.062 6)。然而,冰期以及全新世以来气候环境的一系列变化,有限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削弱了居群在迁徙过程中的适应潜力,导致其有效种群规模降低,杂合子缺失,面临极高的灭绝风险。应尽快建立自然保护小区予以有效保护,维持其遗传多样性。相关结果以“基于SNP分子标记的波叶杜鹃遗传特征分析”发表于核心期刊《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团队研究生曹毓蓉为两篇论文第一作者,马宏研究员为通讯作者。(曹毓蓉/高原所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