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奖成果
红树林主要树种造林和经营技术研究
时间:2019-12-13 来源: 文字: 图片: 编辑:lky 点击:
主要完成人员:郑德璋 廖宝文 郑松发 李 云 张乔民 邱坚锐  陈正桃 陈焕雄 杜棣芬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林科院热林所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湛江市林业局 海南省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广东湛江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 湛江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试验站
项目起止时间:1991年~1995年
获  奖  情  况 :1999年国家林业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本成果内容主要包括红树林主要树种引种驯化和造林技术研究、次生红树林改造经营技术和护岸生态效益测定及评价。选出了8个造林乔灌树种,系统深入地提出造林树种的物候期、采种、种实贮藏、育苗、造林等配套技术;通过引入适当的树种和采取合理措施调节引入的乔木树种与原有退化灌木的关系,实现在短期内使我国两类主要的退化红树林群落良好复生,引入木榄、海莲、红海榄三个乔木树种的平均保存率分别达88.7%、90.8%、和95.5%,引入白骨壤灌木群落中的木榄、红海榄两个乔木树种平均保存率分别为65%和77%,它们生长3年后便可超出原有灌木的高度;通过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提出小块间伐灌木后引进红海榄为改造退化次生红树林的较优技术,用此方法改造桐花树+角果木灌木群落可提高红海榄的保存率达13%和提高海莲高生长20.8%;与不间伐灌木的直接引进方式相比,间伐部分白骨壤灌木再把乔木种群引进于林窗中,4年4个月可提高木榄和红海榄平均高生长量分别达成31.91%和11.68%,用红海榄改造白骨壤群落比用木榄至少可提前2—3年时间进入发挥高效防护功能阶段。

  关键技术及创新点:首次发现并证实海桑种子为需光种子,种子萌发需有活性光敏素的参与,用体积分数为10-3的外源赤霉素溶液浸种24小时或用500~600Lux光照24~36小时可提高种子发芽势68.3%~83.4%,缩短发芽时间20~30天;海桑和无瓣海桑种子发芽需海水盐度低于10‰,提出浇淋淡水的技术,解决了生产难题;提出了红树类短命种子和胚轴贮藏的有效技术,海桑类种子和秋茄胚轴贮藏一年发芽率保持80%和55.5%以上,隐胎生胚轴催芽点播提高成苗率技术,催芽点播比不催芽提高成苗率80%;提出乔灌两层混交林提高生产力防护功能的营造技术,混交林净生产量比纯林提高51%~203%。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