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部级奖成果
岷江上游森林植被恢复与水源涵养功能提升关键技术与应用
时间:2023-03-09 来源: 文字: 图片: 编辑:kxyj 点击:
主要完成人员:刘世荣 刘兴良 孙鹏森 安树青 史作民 何兴元 徐庆 冯秋红 张远东 蔡蕾 刘千里 张明芳
主要完成单位: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南京大学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四川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林业科学技术研究所 甘孜藏族自治州林业科学研究所
项目起止时间:2002-2015年
获  奖  情  况 :2019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类一等奖

        该项目采用多尺度测和跨尺度分布式数值模拟技术,创新性构建了植被生态过程和水文过程的耦合方法,揭示了岷江上游森林植被水文调节功能的形成与演变机制,定量评价了气候变化/森林采伐/植被恢复对流域径流量的影响;创新性采用等效采伐/恢复面积的水文效应指数与降水-径流双累积曲线方法,检测出了岷江上游森林采伐/恢复长期渐变过程对径流影响的累积效应。首次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阐明了岷江上游不同植被类型的水分空间分配、迁移、转化与利用机制,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是岷江上游亚高山地区节水、调水和蓄水功能最佳的树种,发现了亚高山针叶林-高山草甸之间的局地水循环机制,为岷江流域森林植被景观恢复和空间格局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系统创建了岷江上游高山峡谷退化天然次生林恢复、人工林结构调整、干旱河谷区和地震区损毁生境植被重建与功能提升等四大类15项配套关键技术,成功解决了岷江上游植被恢复树种选择、配置模式、特殊生境植被恢复与水源涵养功能提升的关键技术难题。该项目创建了水碳效益权衡的水源涵养林空间规划决策支持系统,提出基于水碳效益权衡的岷江上游森林植被空间格局优化配置方案,实现了森林生长/碳固持和水文效益的多目标有效协同,成功解决了岷江上游森林植被恢复、景观配置与水源涵养功能提升相协同的景观规划技术难题。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项目发表论文284篇,其中SCI论文79篇,出版专著、图集6部,授权技术发明专利8项,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制定国家林业行业标准6项。成果在四川、云南和贵州等长江上游省区推广应用面积达95.85万公顷,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为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