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保护
油松毛虫
时间:2010-10-25 来源:老科协 文字: 图片: 编辑: 点击:

分布与寄主分布于北京、河北、辽宁、山西、陕西、山东、四川等省。危害油松、樟子松、华山松、马尾松和白皮松。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20~30毫米,体色淡灰褐色至深褐色。前翅中室有一白点,雄虫比雌虫的白点明显。触角鞭节淡黄色,栉齿褐色,后翅淡棕色至深棕色。

卵 椭圆形。精孔一端为淡绿色,另一端粉红色。精孔周围爪状突7~12个。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55~72毫米。灰黑色,体两侧生有长毛,每侧各有1条纵带,中间有间断。头褐黄色,额中央有1深褐斑。

蛹 栗褐色或暗红褐色,长20~33毫米。臀棘短而末端弯曲。茧灰白色或淡褐色,附有黑色毒毛。

生物学特性

在北方一年发生1代或2代,南方2~3代,以幼虫越冬。北方越冬幼虫3月中旬至4月上旬开始活动取食。5月中旬至6月上旬结茧化蛹,6月中下旬化蛹盛期。6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7月上中旬羽化盛期。6月上旬开始见卵,7月上旬卵盛期。幼虫6月中旬开始出现,发育慢的幼虫至10月上中旬开始下树进入越冬阶段。发育快的幼虫于7月下旬开始结茧化蛹,结茧场所为针叶、树枝、杂草及灌丛,在幼龄林内幼虫多选择在树冠下部结茧。8月中旬羽化为成虫,每头成虫可产卵数十粒至四、五百粒不等。产的第二代卵,8月底至9月上中旬孵化为幼虫,10月中下旬幼虫下树越冬。卵成块产于松针上,初产时浅红色,孵化前变为紫红色。幼虫孵化后群居于卵块附近的针叶上,然后啃咬针叶边缘,2龄后分散取食,能咬断针叶。1~2龄幼虫受惊后吐丝下垂,借风力传播或落地后在爬行上树,3龄后幼虫取食整个针叶。在食物缺乏时幼虫可扩散迁移。越冬幼虫于10月下树,在树干基部的树皮裂缝和树干周围的地缝、枯枝落叶和石块下越冬。卵期天敌有赤眼蜂、黑卵蜂和卵平腹小蜂。幼虫期有黑足凹眼姬蜂、松毛虫脊茧蜂、毒蛾绒茧蜂和松毛虫狭颊寄蝇及病菌。蛹期有舞毒蛾黑瘤姬蜂、脊腿囊爪姬蜂。另外,蚂蚁、马蜂、蝽、螳螂、草蛉可捕食幼虫卵和蛹,大山雀、灰喜鹊也可捕食幼虫及蛹。

防治方法

1)加强预测预报,要有专人负责观察虫情,及时发布预报信息。

2)营林技术,合理密植,选择抗虫松树造林。

3)生物防治,保护天敌。生物农药防治参照(马尾松毛虫)。

4)黑光灯诱杀成虫。

5)化学防治,幼虫期利用灭幼脲、溴氰菊酯、有机磷等杀虫剂喷洒树干防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