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力量奖
Heinrich Spiecker (海因里希•施皮克尔)
时间:2023-03-29 来源: 文字: 图片: 编辑:kxyj 点击:
主要完成人员:Heinrich Spiecker (海因里希•施皮克尔)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 山西省中条山国有林场管理局
项目起止时间:2001年至今
获  奖  情  况 :2020年第十一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国际科技合作奖

作为较早参与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国际专家,德国弗莱堡大学施皮克尔教授自2001年应邀访华以来,先后来华36次,累计413天,与中国林科院科信所长期紧密合作,积极推进与中国林业相关的科研合作与技术援助,先后获批德国联邦研究与教育部、德国农粮部资助的双边中德合作项目4项(合计217万欧元,折合人民币近2000万元),组团率队不辞辛劳深入山头地块进行森林经营示范样地建设和现场技术指导与培训,先后在14个省市开展近自然多目标森林经营合作研究与试验示范,毫无保留地将德国乃至国际的森林可持续经营理念、技术和装备引介到中国,将智慧和文章写满了中国大地,培训了来自全国的林业工作者4500余人次,被誉为林业领域的“当代白求恩”,是习总书记提出的“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的坚定践行者。

他为推进中国多目标森林可持续经营示范技术体系的建立,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做出了新的贡献。在长期实践中积淀了厚重的中德科技合作成果,如《森林经营管理模式创新实践与示范技术体系》等著作、论文和技术指南20余项,建立了100余个典型林分类型的经营示范片区,并利用各类国际交流机会积极宣传中国林业建设成就,增进了世界对中国森林和林业发展的了解。

他对中国怀有真挚、友好的情谊,谙熟中国国情与林情,在科学研究、人员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为促进中德林业科技合作做出了不懈努力,是一位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在推动中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以及“美丽中国”建设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基于现有合作成效及其卓越贡献,2017年荣获河北省政府“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2019年荣获河北省政府“外国专家燕赵友谊奖”。

(一)推进建立了差异化多目标森林可持续经营示范技术体系,并开展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经营示范与推广

德国是林业高度发达的国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林科院很多专家曾前往德国进修林业科技,两国林业领域的科技合作与交流不断深化。尊重自然、永续经营,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这是德国“近自然林业”理念的核心。针对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天然次生林退化、人工纯林生产力低等现实问题,施皮克尔教授与中国林业科学家及基层林业工作者通过十多年的中德合作项目研究,共同探索了差异化近自然多目标森林经营技术体系,提出了典型林分全周期经营技术指南、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技术指南与编案软件工具、10多个北方主要树种森林生长模型(收获量表)、典型树种木材密度测定与碳汇计量研究、典型林分不同经营模式生态经济效益比较分析等重要成果,其中中国林科院科信所在合作研究过程中取得的《基于云计算的人工林多目标管理技术》、《北方地区主要树种和典型林分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经营技术集成与经营方案编制》两项成果被收入国家林草科技推广成果管理库,依托这两项成果、以科信所作为技术支撑分别在山西、河北、江西、福建、黑龙江等省开展了8个中央财政推广项目进行示范与推广,大量开展近自然多目标森林经营现场指导与培训,展现了德国森林经营中一些不为大家所掌握的先进理念、技术和经验,如价值化经营理念、目标树作业技术、目标树间距法则、退化林修复、珍贵大径级用材培育、管道集材、索道集材等,培育了大批创新型森林经营实用技术人才,并留下了多个珍贵的典型林分实验示范基地,创造了显著的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科学经营后的林分树种丰富度、透光率、林层结构、林龄结构和林分健康状况等都有所改善,森林火灾和病虫害发生率明显下降,生物多样性逐步改善,林区涵养水源能力增强,森林旅游价值提升,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森林的多功能需求,实现藏富于山、寓财于林的绿色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以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为例,合作建立了“北方森林经营示范区”,开展森林抚育经营近90万亩,区内已建设50余个典型林分类型的经营示范片区,经济与生态效果显著,得到了全国人大代表、国家林草局相关司局领导、知名林学专家等的广泛认可,发表的森林经营现场对话系列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林草局领导和行业专家的重视,以其实验示范基地为基础多次召开北方各省以及全国国有林场场长森林经营现场培训会。施皮克尔教授传授的一些简单实用的技术为林场带来了显著的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例如“折灌”技术,能有效延长效用时间,避免原有全林割灌的重复投入,减少对林分的扰动,且只此一项为木兰围场国有林场每年能节约成本约180万元;引进创新“管道集材”技术,减少了季节性用工降低了成本,还有效保护了地表土层,发挥了生态防护作用。2015年单位面积蓄积量提高到81.83 m³/ha、活立木蓄积量提高到26万m³,比经营前的2009年分别增加38%和57%。开展经营5年来培育森林3.3万ha,增加林木生长量15万m³,获得6.6亿元的优质林木资产。营林生产投入还能带动就业,提高林区群众收入,拉动当地经济发展。

在山西省中条山国有林管理局中村林场合作开展中德合作项目,共建了“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建设示范区”,目前已建立了风景林经营示范区、油华用材林目标树经营示范区、退化次生林转化为混交多功能林示范区、退化松栎混交林经营示范区、油松纯林不同间伐方式对比示范区等,进一步提升了项目区基层能力建设水平。在广西凭祥热带林业实验中心,针对“混交林经营”、“珍贵树种培育”等议题开展试验示范和深入研讨,就如何营建混交林、同龄和异龄混交林优劣、混交林造林方式、树种选择、抚育、修枝、间伐、天然更新、经济和生态价值提升等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议和意见,增强了中方人员森林经营科技创新能力。同时,依托中德合作项目,施皮克尔教授团队向热带林业实验中心赠送先进的修枝设备,并帮助热林中心研建了适合陡坡山地的索道集材设备和技术,引进的全地形缆索起重机KOLLER K303H缆索集材装备,使热林中心木材生产机械化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其集材效率是人力集材效率的4.3倍,成本的3/8。该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防止了林地破坏造成的水土流失,降低劳动强度和作业人员危险,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施皮克尔教授以其在德国、欧洲乃至全世界的经验,通过现场研讨和演示使培训人员重新认识了森林的生长规律和经营技术,改变了先前固有的错误观念与认识。直接参与培训的人员中有政府决策者、科研人员、林场管理者和工人等,为实现习总书记提出的“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以及推进森林经营与国际接轨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新理念、新技术在中国本土的创新性应用显著提高了经营效果、降低了相关作业成本、提升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我国生态文明、森林生态安全建设大背景下,为促进国土绿化、建设美丽中国,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做出了有益贡献。

(二)加强中德林业科技交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林业领域的合作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以来,德国智库专家给予了积极的肯定与评价,德国也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资源及与其紧密相关的环境问题受到全球共同关注,为林业合作提供了良好契机。施皮克尔教授热爱中国文化,谙熟中国国情与林情,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林业领域的合作。自2006年以来组建了20余人的研究团队开展了十多年的中德林业双边合作研究与交流,为中德两国的林业合作前景提出具体建议,共同探索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综合治理,为两国林业及相关领域合作奠定了理论指导基础。他还在德国弗莱堡大学建立了科研人员交流机制,每年都开展双方科研人员的互访学习与实地调查,特别是每年在德国接待中方专家交流学习30余人次。例如,2014年施皮克尔教授自筹资金8万欧元资助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和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20人在德国进行了为期16天的森林经营技术培训,为中方人员提供了从造林、抚育到采伐与更新、从林道建设到机械装备等与林业生产相关的全套技术培训与现场演练。2018年,施皮克尔教授“Chinawald”项目获德国联邦农粮部支持,该项目资金专门用于资助中国学者和专家赴德交流访问。

此外,施皮克尔教授还多次被其他相关科研机构邀请开展多功能林业项目技术指导与讲学,包括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北京林业大学、甘肃省林科院、重庆市林科院等就多功能林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开展学术讲座,介绍德国乃至欧洲过度开发森林的历史、森林恢复和重建、多功能森林经营的原则、基本理论、具体实践和解决方案,并指出在社会高速发展和不确定性背景下,增强森林的适应性、稳定性和持续性是未来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向与趋势。

(三)积淀中德科技合作成果,利用各类国际交流机会积极宣传中国林业建设成就,增进世界对中国森林和林业发展的了解

通过中德专家在中国及欧洲森林经营现场的“思想火花”碰撞,积累了宝贵的关于森林经营的现地对话资料,一些重点内容已经被整理出版。这不仅为该领域的学科建设、理论与实践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增进了世界对中国林业发展和森林经营的了解。2009年美国《科学》杂志社专门就中国近自然森林经营发展情况对施皮克尔教授进行专访,所得到的评论是:施皮克尔教授认为,中国在人工林建设上做出了巨大努力和贡献,是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并且认为,近自然育林的道路适合中国林业的发展,通过模拟自然的进程、实施科学的人工干预,促进生态系统整体健康状态的改进,最终使得人工经营的森林更具有活力。此外,施皮克尔教授多次与中方专家合作在大型重要林业国际会议如世界林业大会、国际林联大会上组织国际学术专题研讨会,展示中德合作研究成果,提升了中国专家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