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力量奖
特色笋用竹种发掘及高质培育关键技术
时间:2023-03-31 来源: 文字: 图片: 编辑:kxyj 点击:
主要完成人员:郭子武 陈双林 周成敏 江志标 林 华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丽水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浙江省桐庐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 福建省沙县林业局 杭州市富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项目起止时间:2007-2020年
获  奖  情  况 :2021年第十二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三等奖

研究领域属森林培育学科。虽然我国竹种资源丰富,有39属500余种,但是主栽笋用竹种仅毛竹、雷竹、麻竹、绿竹等20余种,许多优良笋用竹资源未得到开发利用,特别是出笋迟、笋期长、品质优良的特色笋用竹,限制了我国竹笋业经营水平与效益提升及多元化、特色化发展。另外,由于长期集约经营,笋用竹主产区竹林退化严重,竹笋产量和质量下降,竹笋业效益明显下滑。而国内外市场对高品质竹笋及其制品的需求不断增长,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为此,自2007年以来,在国家、省部级科技项目的支持下,本项目发掘了4种特色笋用竹(高节竹、四季竹、黄甜竹和苦竹),开展了种群结构自适应调节与资源权衡策略、基于表型可塑性和叶片功能性状的林分结构构建、生长发育和生理生态特征的环境效应、竹笋品质的环境效应等研究,集成了特色笋用竹高质高效培育成套技术,实现了规模化推广应用,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发掘了优良特色笋用竹种,探明了其形态塑性和资源分配的林分密度效应与自适应特征,创新了竹林林分结构优化新方法。发掘出高节竹、四季竹、黄甜竹和苦竹等4种生态适应性强、出笋迟、产量高、品质佳的优良特色笋用竹种,阐明了其构件强烈的自适应调节规律与资源分配策略,揭示了形态塑性和叶片功能性状的林分密度效应,提出了基于立竹形态可塑性和叶片功能性状的特色笋用竹林分结构优化的新方法。

2.探明了特色笋用竹生理生态特征和竹笋品质的环境效应,明确了其生长发育、生产力发挥和高品质竹笋培育的环境条件要求。揭示了林分密度、海拔、土壤性状、养分补充和采收时间等对特色笋用竹生理生态特征和竹笋外观、营养、食味品质形成的影响,明确了特色笋用竹地上和地下部分生长更新、立地生产力维护、竹笋产量和高品质竹笋培育的主要环境条件,为特色笋用竹高质培育与竹笋品质改良技术创新提供了理论基础。

3.创新集成了特色笋用竹高质培育成套技术,完善了我国笋用竹栽培技术体系。创新集成了地形因子选择、林分结构调控、土壤养分精准管理、覆土控鞭、有机材料覆盖等特色笋用竹高质培育成套技术,竹笋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实现了规模化推广应用。

建立试验示范林432 hm2,竹笋增产20%以上,技术增益15%以上。举办技术培训53期,受训人员3200多人次。在浙江、福建、江西、湖北等地辐射推广3816 hm2,累计增加经济效益3.5亿元。发表学术论文31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件,发布省级地方标准3件。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