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新闻
行而不辍 任重道远——写在纪念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50周年之际
时间:2022-06-15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文字: 图片: 编辑:王秋丽 点击:

在联合国召开纪念人类环境会议50周年之际,历史将人们的视线再次拉回到1972年6月5日。这一天,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首次召开关于人类环境问题的会议。这次大会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和《人类环境行动计划》,设立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决定建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可以说,斯德哥尔摩会议是人类在经历工业化革命后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不断产生的环境公害事件而产生的一次觉醒,由此也拉开了人类社会不断迈向可持续发展的序幕。这次会议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重返联合国后参加的第一个国际会议。毛泽东同志在得知会议成果后曾说:“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会议极大促进了国际环境条约的制订进程,标志着国际环境法的诞生。倾倒废弃物、海洋污染、自然遗产、濒危物种等原先不属于国际条约管辖的范畴,被写入环境公约。此后,国际环境公约飞速发展。1971年《湿地公约》在伊朗拉姆萨尔签订,1972年诞生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3年《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在华盛顿签订,1978年《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签订,1979年达成了《迁徙物种保护公约》。这些公约大部分已成为目前国家林草局的履约职能之一。

今年不仅是斯德哥尔摩会议50周年,也是里约环发大会(1992年6月3日—14日,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30周年。在人类环境大会召开后的20年间,可持续发展原则不断深化确立,各类环保组织纷纷成立,国际社会面对环境问题的决心和意愿不断加强。1992年,里约环发大会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和《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开放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并于1994年签署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后被称为“里约三公约”。时任总理李鹏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了会议。同年12月,联合国设立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监督里约会议各项成果落实。

环发大会也是发展中国家在经历摆脱殖民统治谋求民族独立后日益发挥政治影响力的一次会议。发展中国家在环境条约谈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塑造了“里约精神”。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原则。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广泛参与,成为一支重要的国际环保力量。

环发大会后,中国伴随改革开放广泛深入地参与到国际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林业领域也毫不例外地进入了国际合作的飞速发展阶段。自1980年我国加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以来,于1992年又加入了湿地公约,并于1997年签署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我国林业部门还广泛参与了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谈判,加入了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以及国际森林文书的整个谈判进程。

加入多边环境公约,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参与国际合作,从了解、熟悉国际规则到参与、制定、运用国际规则,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并贯穿到国民经济发展整体规划,极大地带动了国内履约建设,从机构设置、国内立法、执法培训、科普宣教等方方面面提升了履约成效。同时,随着我国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国际社会对中国抱有更多期待,希望中国在制定和维护国际制度、规则和目标上作出更多贡献,创造更多国际公共产品,分享更多经验、资金和技术。

人类在认识环境问题的50多年来,在国际政策、制度和法律上迈出了一步又一步,中国在参与这一过程中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国际社会再次纪念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就是要重温大会精神和初心。面向未来,全球将为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而努力,中国也将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而行动,这势必是一个人类不断认识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的结果,也将是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必由之路。(刘昕)

 

为您推荐